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14节  (第2/2页)
 男人笑而不语,看两个女儿的眼神,却温柔了几分。    “只是,以后让你吃苦了。”男人温柔的对女人道,为了他能多几亩地,女人竟然愿意跟他去蒙古,真是个好女人。    女人也笑,男人不知道,不管男人愿不愿意,她都是要带着孩子们去蒙古的,哪怕合离,哪怕离家出走,也一定要去蒙古。    男人一直以为女人在娘家只有一个弟弟,他不知道,其实女人曾经有一个姐姐,两个妹妹的。    都溺死了。    家里养不活女儿,都被爹娘溺死了。    女人每次想起这些事情,都觉得浑身发抖,不敢看自己的父母,更不敢看被父母当做宝的弟弟。    “我们华国早就没有溺死女婴的事了。”很多年前,华国还只有区区浙江一个省份的时候,女人偶尔在街上听见华国的商人,与人交谈。    “我们的皇上就是女人,敢溺死女婴的,全部杀全家的。”    听得人觉得女帝果然凶残,女人却想哭。    “而且在我们华国,女人也能赚钱啊,丝织厂用的都是女工,赚的银子也不少啊。”华国的商人道。    “是啊,女人能赚钱,就不用溺死女婴了。”本地的商人苦笑,仁义道德,父母亲情,在金钱和生存面前,不堪一击。    女人记住了华国的女帝。    终于,她的家乡也属于华国了,她顺利的生下了两个女儿,没有人敢提出溺死她的女儿。    “去蒙古,女人也能有田地分。”女人不时的对她认识的人说道。    朝廷说了,会在蒙古建立工厂,不种地也可以去工厂做工。    只要去了蒙古,她就再也不用担心她的女儿,她的孙女,她的外孙女,被溺死。    为了皇上,女人一定会在蒙古努力的开荒,耕种,畜牧,或者进入工厂,一定会幸幸福福的生活下去。    ……    “今天又买到了1亩多地。”周地主兴奋地笑。    “花了多少银子?”地主婆问。    “8两。”    “稍微有点贵。”地主婆皱眉,一般都是7两的。    “不赶紧买,会被人买走的。”周地主解释道。    “对,不差这1两银子了。”地主婆咬牙道。    算上之前收购的5亩多地,周地主一共收购了6亩多地,算上他家原有的8亩地,他家竟然有将近15亩地了。    周地主嘿嘿的笑,终于可以保证子孙后代不饿死了。    “还有多少银子?”地主婆问道。    周地主打开钱柜,里面还有大约50两银子,略微有点心疼,省吃俭用了几代人,才积攒下来的百两银子,竟然一下子没了一半。    “老东西,眼光放长远点。”地主婆嗤笑。    周地主点头,银子怎么比得上田地。    “你再给我做几个馒头,明天我再去交易所待着,看能不能多买几亩。”    “对,再多买点。”地主婆利索的开始做馒头。    只有小小的8亩地的大名鼎鼎的周地主,带着对明天还能买几亩地的美好梦想,沉沉的睡去。    半年后。    “米价又降低了。”周地主叹息。    这人都去了南洋,去了澳大利亚,去了蒙古,这留在本地吃粮食的人也少了,偏偏粮食的产量,因为用了化肥后,大大的提高了,这一减一增,粮食的价格就忽然大幅的下降了。    “别担心,县衙说了,皇上下旨,买米的价格随行就市,但朝廷会以去年的价格,到地里直接收购粮食,有多少收多少。”另一个地主安慰道。    “那就好。”周地主微笑着,其实他叹息,不是为了米价下跌,他就要亏钱。    周地主虽然已经有20亩地了,但他没有想过要把大米卖掉。    作为传统的地主,他更喜欢把大米储藏在仓库里,哪怕它发霉,也不愿意出售。    再没有比饥荒更恐怖的了。    田里间隙时候种的菜,种的经济作物,足够他的吃用了。    周地主叹息的是,米价低了,那些穷人也终于可以吃上口饱饭了。    另一个地主道:“我听说南方有人把田地全部卖给朝廷,拿了银子办工厂,赚的比种地多。”    “真的?”周地主问。    “是啊,雇佣些女工就行,用不着多少银钱,那些种田的长工,农闲的时候也能赚些贴补银子。”    “等我再攒够了钱,我也去开个工厂。”周地主道。    “好勒,我也要再攒些本钱,到时候拉周兄一起。”    “好,说定了。”    正文 118.国家利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