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1节  (第1/2页)
    每当一个生命被成功就出,他们大喊一声:“医生 ……医生在哪儿?”    迅速便有医护人员直接冲过去,“快……交给我们……”    无边夜色里这一抹白色格外显眼。    谁说只有军人顶天立地?    医者同样铮铮铁骨,赤胆忠心,徒手撑起一方天地!    ——    医疗队所处的乔家坞就是特大暴雨的受灾区。    从地震后的第五天开始,一天三天,乔家坞村都在下特大暴雨。而且雨势越来越大,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势。    医疗队是第五天下午到达乔家坞村的。    夜无边无际, 浓黑的夜色重重涂抹于天际。    漫天大雨正如排山倒海的趋势压迫而来,很快就在地上形成了一条条流淌的河。    简易的帐篷被疾风骤雨吹得东倒西歪,在风雨里瑟缩飘摇。    晚八点, 陈清源给一个腿伤患者做好缝合, 舒展了一下僵硬的手指。他已经数不清这是自己的第几个病人了。这一连五天来,他真的做的太多太多了。    就在这时, 和他们同一批到达的消防官兵的中队长走进了帐篷。    年轻的男人伸手抹了把满脸的雨水,大声对陈清源说:“陈医生,雨越下越大,边上山体松动,已经有滑坡的迹象了。这里留不得,太危险了,接到上头领导的指示,让你们医疗队的人先走,我们殿后。”    “不救了?”陈清源动了动干涩的嘴唇,嗓音粗噶。    “能救的差不多都救了。第八天了,希望渺茫了!”    陈清源听完,面色凝重,深知男人口中事态的严重性,“好的叶队长,我们马上撤退!”    叶队长伸手拍了拍陈清源的肩膀,道:“保重!”    叶队长走后,陈清源直接沉声吩咐:“丁孜,赶紧叫大伙儿收拾东西撤离!”    “知道了,陈医生。”    ——    医疗队的人员很快就在帐篷里集合好了。    医疗队总负责人高副院长清了清嗓子开口:“各科室负责人点一下自己可是的人员,看看有没有人员遗漏的。”    “是!”    “徐子怡。”    “到。”    “林紫君。”    “到。”    “胡杨。”    “到。”    “丁孜。”    “到。”    ……    各个科室的领导迅速挨个点名,生怕有人员遗漏。    胸外这边却迟迟没听见霍承远点名。    “霍医生呢?”陈清源点完名,拧了拧眉,询问胸外的一个男医生。    男医生跟陈清源解释:“救援队在桥洞底下发现了一对父女,他们正在施救。父亲伤得很重,必须及时抢救,女儿还不清楚。霍医生在等他们出来。”    “就只有霍医生一个人在那儿吗?”    “嗯,霍医生让我们先撤,他抢救完那对父女就跟上我们。”    “胸外的人都齐了吗?”    “都齐了。”    “好。”陈清源点了点头,“那你们赶紧上车。”    说完他走到副院长身侧,也是本次医疗队的总负责人,说:“高院长,我请求留下来支援霍医生。”    “清源你别胡闹,霍承远是胸外特聘的医生,我拿他没办法。你可别给我捅娄子,没听到叶队长说的吗?山体滑坡,这里很危险,一刻也留不得。你要是出了事,我怎么跟老杨交代啊?”高院长直接就驳回了陈清源的要求。    “高院长,您没听到刚那人说的啊!父女俩被埋了这么多天,父亲伤得很严重,女儿应该也好不到哪里去。霍承远一个人抢救得过来吗?人命关天,顾不得那么多了。你们先走,我和霍承远随后跟上你们。”    并对丁孜说:“照顾好大伙儿!”    话音一落,他穿上蓝色雨衣,头也不回地走进雨雾里。    ——    乔家坞村有一条小河贯通全村。河不长,水流也不急,却是全村的水源。河上共修建了三座石桥。石桥底下都修有很大的桥洞。平日里在附近忙农活的一些村民会到这里歇脚,乘凉,雨天则躲雨。    这三座石桥差不多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了,历经沧桑,又年久失修,地震一震,三座石桥自然纷纷坍塌。    据当地村民说,地震发生的时候,这对父女正在桥洞底下乘凉。父亲很年轻,三十不到。女儿只有五岁。    乡下人,晨起到田间劳作。家里孩子有时也会跟着一起去。日晒三杆了就回家。六月中旬的太阳毒辣,父女俩晒不住了就躲在桥洞底下乘凉纳阴,歇歇脚。    地震发生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