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05节  (第3/3页)
就……    霍去病想写“那你就慷慨赴死啊”,但下一秒,他把这句话噎住了。    如果同样的事落到他身上,这是他会做的选择。但理智来看,他不得不承认,这其实并无什么意义。至少与大汉而言,他死去或被俘,都是失去一个将领。    这样想来,这似乎也不是全然不能理解。    这大概就是造成李陵的历史评价那么复杂的原因吧——有一弹指的工夫,霍去病这样思量着。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里,简单的、“极端”的人,相对容易被评价,比如他自己。他战功显赫,没有败绩,最后还英年早逝,没有卷入太多会使自己亦正亦邪的权势斗争,所以史书里对他的评价是没有争议的。他在两千年后的今天复活,也依旧可以没有争议、没有矛盾地活着,和当年一样,做个简单的、正义的“英雄”。    但李陵不一样,李陵做了一些他可以理解、但他觉不会做的选择,导致他的人生自此走入了岔路。    在那个关键的岔路口上,他的选择十分的罪大恶极么?似乎并不是,他当时自有他的掂量,而且那种困境,旁观者也无权要求当事人一定要挺过去。    可也确实因为这个并不十分罪大恶极的选择,这条岔路走上前去,就再也回不来了。    千百年的历史里,诸如此类的任何事大概还有很多。如果非要品评一二,或许只能感慨一声时局的残酷,和历史的必然吧。    二人间沉默了须臾,李陵又道:“而且在我降后……陛下杀了我全家。”    霍去病眉心一跳,这一回,他带着几分怒意提笔:“千百年来,叛国皆为大罪。你三族尽诛,是你自己之过。妻子皆受你拖累而亡,你仍在匈奴王廷尽享荣华二十载有余,今日反以此乞怜,岂不滑稽?”    李陵见此微噎:“……我不是那个意思。”    霍去病淡笑不语。    “将军,您给我个机会,让我一雪前耻。”李陵眼里有光芒绽出,“我……我想了二十多年!伊稚斜把我和阴兵一起召唤回来,我仍然记得这件事,所以没有再与他共事,请将军相信我。”    “……”霍去病只看着他,看着这个目前为止唯一一个来自于西汉的旧识。    李陵回看得也坦坦荡荡,没有半点心虚。    终于,霍去病笑了出来:“我相信你。”    “多谢将军!”李陵倏然松气,起身端正一揖,“我知道伊稚斜现在在什么地方,我可以告诉将军。”    “好,你告诉我,我找人去探一探。”霍去病将这句话写了下来,接着,将竹简与笔墨也尽数推给李陵,让李陵写明地点。    李陵一边回忆一边写着,用汉时的方法,写明了大致的位置,也标清了周围大概都有什么、一路过去要经过什么,写写停停的,不知不觉过了好长一段时间。    霍去病也不催,信手开了瓶可乐边喝边看他写。可乐开瓶时气体溢出的声音随着监听设备传到另一方帐中,祝小拾闻声哈哈一笑:他不会要用可乐招待李陵吧?要不要找人送点薯片过去?    “他那儿有薯片。”楚潇笑应道,继而做了个噤声的手势,“嘘——”    监听设备里又响起声音,霍去病口头道了声“多谢”,同时竹简划过桌面的声音一响,应该是他同时写了句谢语给李陵看。    李陵用古汉语说:“不敢承将军谢意。请将军给我两千骑兵,我去取伊稚斜的项上人头回来!”    接着,监听设备中再度响起霍去病的声音。    他用现代汉语无比平静地说道:“楚先生、唐中将,听得见吗?”    “?”设备前的几人都一愣,但这设备无法直接回话,他们只能继续听着。    霍去病的声音顿了一顿,继而却道:“叫几个秦兵来,把李陵押走,严加看管。”    “啊?”祝小拾皱眉,疑惑不已地望向楚潇。    唐中将也皱着眉头,一摆手向手下说:“按将军的命令办。”    监听设备里至此安静了一会儿,摸不清状况的李陵迟疑地唤了两声“将军?”但没有再听见应答。    五分钟后,李陵的声音猝然变得错愕:“将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