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6节  (第2/2页)
村里有去镇上的说可以帮着稍过去。    李沫写了三封信,分别给她爹妈、她姥姥姥爷还有金奶奶。都报了个平安,还和她爹妈姥姥姥爷说了评先进的事。    村里的小学如火如荼的建设起来了,农村的房子都是自己建,整个村的人都积极的帮忙,个把星期房子就建好了。    学校建好后去公社报告然后公社给分配校长和老师。    因为乡下没有城里的正式工院子下乡,所以村里的小学可以自己找临时老师。    这个老师公社里出一部分的工资,没有正式工那么多,村里还会给老师一些公分作为工资。    当然农忙的时候全校放假,老师也是要跟着干农活的。    现在小学都是五年制,村里打算先找五个老师,这五个人村里领导讨论了很久。    村里人也在多方面找关系,打算把自己家孩子塞进去。    李沫没想到这个还有她一份,是王奶奶给她说了好话,妇女主任也觉得她不错,这样一来她勉强也算是被定下了。    还有四个名额一个是知青鲁平,他是高中毕业在村里人缘好,也被分到一个名额。    剩下三个名额一个是书记家的那个闺女刘小红,去年刚初中。一个是村里木匠家的闺女刘晚霞,她也是初中毕业。    还有一个是刘南,家里就是普通社员,但是她家壮劳力多,在村里比较富裕。她是高中毕业,在村里是高学历了。    小学老师名单一通知下来村里倒是没什么异议,就是讨论一下。    这知青点气氛就稍微有点怪异了,来这里的知青肯定最少是初中毕业。现在鲁平和李沫去当老师了,他们肯定不服气。    他们自认为不比这两人差,怎么偏偏就是这两人成了老师。    尤其是李沫多少好事落她身上了。去年被公社表扬了,今年一来就被村里评了先进,现在有当上了小学老师。    私下里暗潮涌动,当天晚上陈丹房间里。    吴萍霞和陈丹说道:“丹丹你看李沫,来这一年啥好事都给占了。你处处比她优秀,她干农活那么娇气,生活上咱吃好喝好,怎么她还成先进了。”    陈丹道:“你又不是不知道,她惯会做人情,妇女主任、村支书老婆不都被她用东西收买了?她家也是本事,能从上海给她弄那么多农具。”    吴:“你说他们家是干嘛的,条件真好怎么还会下乡?”    陈:“说是全家除了她和底下弟妹,都是工人,亲戚也都是工人。”    吴:“只是工人有这么能耐?”    陈:“亲戚都是工人人脉广,和很多有关系的人沾亲带故的,事不就好办了?”    吴:“那她怎么下乡了?”    陈:“不是说每家都要一个孩子下乡么,就她适合可不就来了。别说了,睡吧。”    另一头孟方和冯青也在聊着。    孟方道:“咱来了这么久了就这么被一小丫头比下去了?”    冯青也不是很开心,她道:“她那狐媚样,指不定怎么拿到名额的。”    孟:“你是说她和村里的领导…?你看见了?”    冯:“没有,看到了这老师还有她什么事?”    孟:“或许还真有这么回事,村支书总是维护她,她也老去支书家。”    天知道李沫没和支书说过多少话,都是王奶奶枕头风吹的好,再加上支书家里的小孙子都挺喜欢李沫。    冯:“这么一说我也觉得,要不咱们以后就多盯着她?”    孟:“这能行么?”    冯:“肯定成,咱一定要找出来,到时候可就是他们求咱了。”    孟:“你说鲁平怎么也当上了老师。”    冯:“会装呗,村里人都喜欢他,他现在又和这里的人处对象了,可不是能上嘛。诶你说要不咱也找个村里对象?”    孟:“这乡下泥腿子我才不想处。”    冯:“咱都来这么久了,也不知道还能不能回城,先处着呗。能回城咱就走,不能回城也有人帮咱。”    孟:“我得想想,先睡吧。”    男生因为都住在一起,也没说什么,只是李辉阴阳怪气的说了两句话,其他的人都不怎么和鲁平说话。    现在这种情况,鲁平也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只能等时间消磨一切。    至于张霞和张英,两人因为之前李卫红的原因闹得不太愉快,现在虽然好了,但是还不怎么说这些话题。    只是两个人心里暗搓搓的怎么想就没有人知道了。    这些事都过去后就开始春种了,经历过一次李沫有了经验,已经能够得心应手的插秧了。    等秧子种下去后村里的小学就开课了,村里到了年纪的小孩几乎都被送去了。    这个年纪的男孩子干不了啥重活尽会调皮捣蛋,有个地方给管着孩子家长们能少操心不少。    李沫教一二年级的语文,任务看起来挺容易的,但是低年级的孩子都特别好动,特别不好管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