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节  (第2/2页)
外地去买,今年可能还要去外地买点。    许昭一听,忽然联想这两天最发愁的钱的问题,当即说:“张大叔,我的麦子可以卖给你们一点。”    “你的?”张大叔、张大婶同时问。    “嗯,我的麦子卖给你。”许昭说。    “你今年收多少麦子?”    “一百多斤。”许昭说。    “才一百多斤,那不够你和许凡吃的啊。”张大婶说。    “我有别的办法。”许昭说:“张大婶,你们要是需要的话,我可以卖给你六七十斤,回头你们再要的话,我去外地帮你们带。”    “真的?”    “嗯。”    “可是我怕你们不够吃,过几天你还要缴公粮的。”    “够的,你们放心,我既然愿意卖,那肯定是有别的办法的。”    张大叔、张大婶彼此对望了一眼,想着今年丰收,许家地儿挺多的,也就觉得这事儿可行。    “那行,就先从你这儿买六十斤,回头你要是有难处,再来找叔婶儿。”    “好。”    “那么价格怎么算呢?”    “都听你们的。”许昭说。    张大叔想了想,说:“往年麦子都是一毛三四一斤,今年估计也差不多,这样,我给你一毛五一斤,回头你帮我们多写两封信给我儿子就行了。”    许昭笑着说:“写信可以,但是这价格就按照一毛三来吧。”    “那不行,不能让你吃亏。”    “没吃亏,这是新麦子,里面有水份,可能过两天缩水,就没有六十斤了。”    “谁说的,我看你晒了一天了,就按一毛五。”    张大叔、张大婶执拗起来,许昭还真是拧不过,最后只好听从张大叔、张大婶的。    这么一商定,张大婶立刻掏钱,从裤兜里掏出一个卷起来的手帕,将手帕一点点剥开,里面是一卷纸币,面值两块、一块、五毛、两毛、一毛都有,张大婶、张大叔二人仔仔细细地数了九块钱递给许昭。    许昭笑着接过来。    这一幕正巧被刚回来的许大娃、许二娃看见,许大娃立刻拉着许二娃朝地里跑,跑到许左成跟前说:“爸,三叔把咱家的麦子卖了!”    “啥?”许左成吃惊地问。    第6章    “三叔把咱家的麦子给卖了!”许大娃气喘吁吁地重复一遍。    “卖给谁了?”    “村里姓张的那家,卖了九块钱。”    “九块钱?”    九块钱——    在这个低物价、低收入的年代,九块钱可不是个小数目!    许左成立刻丢下大扫帚,怒气冲冲地转身朝许家走。    许右成见状跟上。    大娃、二娃也跟着跑起来。    四个人远远地便看到许昭、许凡站在院门口,像是刚把张大叔、张大婶送走的样子。    “许昭。”许左成大喊一声,大步走到许昭跟前。    许昭笑着打招呼:“你们回来了,正好,有东西给你。”    “钱吗?”许左成板着脸问。    “什么钱?”许昭反问。    “你卖麦子的钱。”    “我卖麦子的钱,关你什么事儿?”    “那是许家的麦子!”许左成提高声音。    许昭笑问:“我那四分地儿,是许家的吗?”    许左成一下被问住。    许昭抬眸看一眼许左成,说:“既然提起这事儿,那么我们就说开了吧,反正家早就分了的,这次收到新麦之后,我打算和许凡单过。”    “单过?”    “对。”    “你凭什么单过?”    “凭我有四分地儿。”    有四分地儿?    许左成、许右成把“四分地儿”听进心里去了,这年头土地很值钱,多少人为了多一厘地少一厘地的打架,因为土地就代表着粮食代表生命,许左成、许右成之所以同意许父许母分家不分锅的建议,其实就是贪着许昭的一亩四分地,顺便压榨着许昭,现在听许昭说“四分地儿”,而不是“一亩四分地儿”,两人都有了自己的小心思。    而许昭是故意这么说的,其实他不这么说也没有办法了,因为原许昭早就把名下的一亩四分地儿,给出去一亩,并且十分傻气原许昭去年还去写了申请,偷偷把他名下的一亩地给了许家其他人,所以刚刚队长送来的四本公粮本上,清清楚楚地写着,他只需要交四分地儿的公粮就行了。    许左成不知道这事儿。    许右成不知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