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35节  (第1/2页)
    未婚的年轻男女们,也趁着节日喜庆,凑在一处对歌谈情。    每年的三月至五月,便是农忙,也是苗家成婚的高峰,便是因为三月初三与四月初八的两个大节庆勾搭成功的太多了。    二人走到外头,迎头撞见了陆观颐一行。    她身边跟着的刘奶妈背着个精致的小背篓,甘临在里头坐着。    张和泰忙行礼道:“姑娘好。”    陆观颐笑笑:“我昨日算账到天黑,都没空给你们接风洗成。    正好今日过节,我已叫厨房做了好菜,晚间请你们喝酒。    对了,我二哥呢?”    张和泰道:“应该在城里。    姑娘是打算带着小小姐出门逛?”    陆观颐正欲说话,甘临就伸着手要谭元洲抱。    背篓里头自是不如人抱着舒服的,甘临小小的人儿,最是分辨的出谁惯她。    方才管平波二话不说把她丢进了背篓,她敢怒不敢言,此刻见了谭元洲,哪里肯放过,话还说不利索,手脚倒是麻利的很,蹬着腿往外头扑。    背篓里掉出去可不是玩的!谭元洲好悬没吓出一身冷汗,忙把人抱了出来。    甘临得意的笑的露出了六颗小牙齿,惹的谭元洲好一阵亲,只把人逗的咯咯直笑。    陆观颐笑道:“快快抱走,等她妈瞧见了又要发火,说我们太惯孩子,将来必养成个废物。”    说毕,谭元洲果真抱着孩子,溜之大吉。    几个人一行走一行说话,张和泰看谭元洲同甘临玩的高兴,调侃道:“我们谭兄弟也到了喜欢孩子的年纪了。    往年到我家,看到我儿子,恨不得一脚踹飞了去!”    谭元洲道:“你那是儿子,调皮的翻天。    哪里有女孩子可爱。”    张和泰家不过是巴州豪强家的管事,哪里比的上出身名门的陆观颐养的精细。    不说旁的,屋里铺了木地板,甘临身上就永远干干净净。    面脂一日不落的擦着,皮肤水嫩嫩的。    加之从未很晒过,亦从未很冻过。    不消多说,只抱出来,就是大户千金的范儿。    休说谭元洲,营里哪个不爱她?便是张和泰在一旁看着都爱,不住的逗着她,要她管自己叫哥哥。    甘临性子十分活泼,谁逗都不恼,清脆的叫了声“哥哥”,把张和泰喜的伸手去抱。    甘临却是不肯,搂着谭元洲的脖子不撒手。    她不认得张和泰,叫人是可以的,抱就免了。    几人有说有笑的走到云寨城外,只听城墙上方,一群少年少女,齐声唱着歌谣。    “夜半三更呦——盼天明,寒冬腊月呦——盼春风,若要盼得呦——虎贲来;岭上开遍呦——映山红——岭上开遍呦——映山红……”    张和泰听了一阵,才想问通常作为禁军代称的“虎贲”在此处是何意,却是猛的想起,他竟是听的一清二楚。    待城楼上的少年们再次歌唱时,惊觉他们唱的全是官话!寻着声音望去,城墙上插满了红旗,城楼最高处,虎头旗迎风招展。    待走到城门处,两个时辰前才离开云寨的张和泰惊呆了!城内的主干道上满满都是人,炸糍粑的香味一阵阵的扑来。    路边的店铺齐齐开张,店铺前则是摆着各色小商品的地摊。    歌声、喊声、叫卖声交织在一起。    忽然一阵鼓声传来,张和泰定睛一看,是盛装的阿颜朵手执鼓槌,配合着伴乐,敲的激烈昂扬。    众人瞧见是她,纷纷驻足。    一个孩子兴奋的指着舞台,对远处喊道:“你们快来啊!阿颜朵要唱歌了!”    旁边一人推了孩子一把,低声喝道:“闭嘴!”    孩子忙捂住嘴,不再出声。    街上渐渐的安静下来,一个个踮着脚,伸长着脖子,盯着舞台。    舞台上还在准备,满街只听到几个老虎营的人再喊:“各就各位!各就各位!快!快!”    几个身着军服的人搬着东西,快速的穿梭在台前台后。    须臾,鼓乐准备就绪。    笛子欢快的滑过小段乐曲,阿颜朵悠扬的声线便荡漾在了云寨城中。    “嗨——哩咯哩咯——嗨——”    紧接着和音与鼓声接连响起,张和泰不曾见过如此表现形式,听的目瞪口呆。    周围的百姓早已习惯,听到前奏便知是什么歌,欢快的随着节奏摆起了身体。    甘临骑在谭元洲的脖子上,兴奋的跟着节奏扭动,并用两只小手愉快拍着谭元洲的头。    “踏平了山路唱山歌——撒开了鱼网唱渔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