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心毒_分节阅读_212  (第13/310页)
就受到制裁的话……    这时,走廊上又传来一阵吵闹声,一名刑警回来说,甄勤闹着要去找陈韵。    ??    夜色浓重,明洛区最昂贵的别墅区,穿着白衬衣的青年将整理好的大号行李箱放在门边,去厨房热了一杯牛奶,上楼敲了敲一扇紧闭着的房门。    “妈妈。”他温柔地唤道。    里面传出不急不缓的脚步声。    不久,门打开了。    一名养尊处优的妇人站在门口,从他手中接过杯子。    “谢谢。”妇人说,“早些睡。”    “我出去几天。”青年道:“您照顾好自己。”    妇人优雅地点点头,“好的,晚安。”    第82章镜像(16)    涉及孩童的恶性案件最易在社会上引起恐慌与模仿。    大多数家庭都有孩子,家长见到别人的孩子遇害,往往推及自己的孩子。在他们口中,事实会在最大程度上被歪曲。关心则乱,真实成了谎言,谎言成了谣言。    而阴沟里永远不乏心理扭曲的人渣,这些人无能、低劣,热衷于破坏,却不敢对强于自己的人出手,他们的目标向来只有老弱病残。一起伤害事件就如一剂鸡血,令他们发现,杀害没有反抗之力的小孩,尤其是女孩,竟然是那么容易……    张丹丹一案,孟成刚是板上钉钉的凶手,证据链非常完整。但这个案子告破之后,社会上却谣言四起——有说警方无能,抓孟成刚只是因为抓不到真正的凶手,迫于压力才随便抓了一个高中生,通过刑讯逼供的手段令对方认罪;有说凶手就是警方的内部人员,警方不敢动他,因为他背景很深,动了他就可能牵扯出一连串上层人物的犯罪事件;传得最广的说法是,真正的凶手是个高智商恋童癖,专门对10岁左右的女童动手,只要被他盯上,就难逃魔爪。而因为他实在是太聪明,从来不留下任何破绽,警方束手无策。不断有女孩失踪、被害就是最好的证明。    谣言有一百个人、一千个人说,就成了真话。一时间,洛城的各个幼儿园、小学,一到放学就挤满接小孩的家长,甚至因为停车、推挤纠纷发生了几起打架、擦刮事件。朋友圈里,妈妈们大量转发一条微博——为了女儿的安全,请不要给她打扮得太漂亮,不要让她成为恋童癖的目标!    “扯鸡巴淡!”曲值丢开手机,“这都什么玩意儿啊?谁说受害者都是因为穿得漂亮才出事的?王湘美、张丹丹、陈韵,她们哪一个在被拐走时穿得漂亮?”    “群众的眼睛都是雪亮的——总能看到连我们警察都看不到的事。”张贸自嘲地笑了笑,“我有个朋友还问我,那个恋童癖凶手现在是不是转移目标了,不抓女孩儿,改抓男孩儿了。”    “我操,有毛病是吧?”    “我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出现模范犯罪。毕竟这个事太吸引眼球了,女童又是弱势群体中最弱势的一戳,对她们下手太容易。”张贸叹气,“主流媒体已经接到市宣的通知,低调报道张丹丹的案子。但那些什么公众号啊、大V啊又不受宣传部管辖,全他妈跑出来蹭热度,个个披着‘关心孩子’、‘提醒家长’的皮,干的事却和吃人血馒头没什么区别。我看啊,再这么一头热地宣传下去,过不了几天,模仿犯罪就会出现。”    花崇拿着记事本,从陈争的办公室回来,手上的本子往张贸脑袋上一敲,说:“你就乌鸦嘴最在行。”    张贸抱着脑袋,苦着脸说:“我也不想啊,但那些自媒体这么炒作下去,搞得人心惶惶都是最轻的,如果真的出现模仿犯罪,就彻底失控了。”    “你能想到,陈队想不到?”花崇说:“那些帖子马上就会被删除或者禁止转发,造谣的自媒体也会被处理。”    张贸眼睛一亮,“陈队找上面的人去了?”    花崇点头,“行了,这些事陈队自然会处理,我们现在必须集中精力,马上把王湘美和陈韵的案子破了。”    曲值问:“是不是上头给压力了?”    花崇含糊地“嗯”了一声。    张丹丹的案子引起轩然大波,上面一方面层层追责,可能会处理一些分局警察,一方面给陈争施压,要求重案组立即破案。    陈争烦得在办公室摔杯子摔鼠标,好在理智还在,跟花崇讨论了一下接下去的侦查方向,又默默把摔坏的鼠标捡起来。    花崇无法向他保证什么,离开时沉沉地叹了口气。    曲值用力拍了拍桌子,猛地站起来,捶着胸口给自己打气,“花队,我们现在该做什么?”    “走访。”花崇道:“把王湘美、陈韵接触过的人给我全部挖出来,往深处问,嫌疑人藏得再深,也不是无形无质的空气,只要‘他’存在,就不可能半点破绽都不留下。”    ??    王佳妹以前的房子是租来的,自从搬到仇罕家中,租住的房子就退掉了。目前,她仍然住在仇罕的家里。倒是仇罕受不了家中压抑的气氛,带着行李外出散心。    “他去哪里了?”花崇再次来到王湘美的房间,在抽屉、柜子里翻翻找找。    房间不大,摆了床和衣柜之后,就不剩多少空间了。靠近窗台的地方有一张小书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