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3页  (第1/2页)
    众僧不管老少皆坐在他下首,目不转睛,专心不移,沉迷于这阵阵梵音中。    风小了,云歇了,鸟雀停在枝头。    高超的佛法循循善诱,引领信徒进入思想的天堂。    这一刻,天地寂静,花开无声。    谢安歌停下后,许久,才有一个醒来的沙弥打破了这片寂静,上前去请教。    心有不解的僧人排着队,向了然大师请教,望向谢安歌的目光带着崇拜与敬仰。    一一耐心解答,等最后一个僧人离开后,谢安歌忽而直直地望向老方丈,澄澈的眼神倒映出天上的云、地上的树、眼前的人,如佛祖拈花,微微一笑。    老方丈不避不闪,忍不住回以一笑。    这一刻,老方丈终于明白众人对他这个弟子的推崇源自于哪里了。    他这一生,见过太多笑容,或谄媚,或做作,或虚伪,或苦涩,真正开怀的笑容却是少之又少,因为天地洪炉、众生皆苦啊。    也见过孩童纯洁无暇的笑容,却如琉璃般易碎。    也见过妇人诞下儿子的笑容,带着满足和骄傲,却夹杂着太多的世俗和私心,并不纯粹。    却极少见到这样的笑容,如雨过天晴。    明明是个少年,却有天空般广阔、豁达的心胸。    一切的苦难都会在这样的笑容里退却,一切的黑暗都会在这样的笑容里消散。    他是大无畏,仿佛这世间无难事。    这并非无知者无畏,而是见过了大风大雨,历经了千险万阻,还能笑称无妨的从容和坚毅。    有些骄傲,有些得意,是应该的,始终是瑕不掩瑜。    像被打磨过的璞玉,不必他言,宝物自明。    戒嗔想,如果佛子就是这样子的话,哪怕他背生道骨,我也认了。    双手合十,口念佛号。    我佛慈悲,原谅弟子。    ***    看着师父笑了,合眼喃喃,不发一言地走了。    谢安歌:    这什么操作    默默叹气,这无聊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前世,为了修炼,时常闭关,窝一个地方,十年八年的不动,都不成问题。    因为修炼带来的力量与成果,是肉眼可见的,每一次努力,都有所回应,所以再寂寞也能忍受。    而此世,法华寺的佛经典籍已经被看遍了,修过哲学、读过道经的人,要理解佛教并不成问题。    结合自己的经历和领悟,也很容易得出新的感悟,以至于被称为有悟性。    实际上,在谢安歌看来,佛教徒的目的,在于从佛陀的教育里,看透苦难和自我,得到超越八苦、断尽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