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之重铸山河_第四七六章 唇亡齿寒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七六章 唇亡齿寒 (第1/2页)

    不见!

    萧百发站在西湖边,有些愕然。

    徐公子竟然不见他们,是为避嫌,还是不愿意趟浑水?

    也是,他如今是宋国驸马,有什么理由为契丹人考虑那么多?

    如果徐公子都不愿帮忙,那么此番临安之行无疑……

    萧百发怅然若失,他捏了捏怀中一个火漆密封的竹筒,这是临走前秋荻夫人亲手交给他的。

    并且叮嘱,到了紧急关头,将此物交给徐还,他一定会鼎力相助。

    如果一切还算顺利,能够达成目标,则将竹筒原物带回。

    萧百发不知道竹筒里装着什么,但既然秋荻夫人信誓旦旦,自然有道理。

    如今算不算紧急关头?

    今日前来他带着竹筒,但如果谈的顺利,他不打算使用这个杀手锏。

    谁曾想,连秦国公府的大门都没能进,更别提交东西。

    该怎么办?

    今日求见不得,那改日呢?秘密求见可否?

    ……

    萧百发走了,徐还站在孤山高处的楼上,甚至能看到他黯然离开的背影。

    故人到访,拒不相见。

    这个做法无疑有些不近人情。

    已经频临灭亡的契丹人,是被自己的一手扶持,得以有喘息之间,如今还有复苏迹象。

    当初离开云中时,也信誓旦旦约定,将来南北呼应,相互合作夹击金国。

    对付西夏时,需要他们从旁牵制,契丹人也毫无怨言,欣然应允。

    现如今他们有难,自己岂能袖手旁观?

    无论是当初在北地协同作战,共患难的情分,还是大局为重,都不能坐视不理的。

    但萧百发作为契丹使臣,自己却不能见。

    外使未曾面圣,见过宰相,却先与一个大将见面,这是大忌。

    徐还相信萧百发并非不懂,他只是太着急了,也从另一个侧面证实,河套的情势十分紧迫。

    赵构和秦桧,乃至满朝文武实在让人捉急,让人无语,偏生自己又不能先开口。

    萧百发今日虽然未能进门,其实目的已经达到了。

    到了这个地步,赵构要是还不接见契丹使臣就显得太过小气,不合礼数了。

    果然,萧百发回到礼宾院不久,鸿胪寺就派人前来通知,次日上殿面君。

    峰回路转,萧百发轻轻松了口气。

    他不由在想,是徐还在暗中帮忙吗?他终究没有抛弃契丹人。

    虽说终于有机会见到宋国皇帝、宰相,但是……明日才是真正要紧的时候。

    ……

    “辽国使臣萧百发拜见大宋皇帝陛下。”

    “辽国?这世上还有辽国吗?”

    话音落地,站班的宋臣里不知谁冷哼了一句,讽刺意味十足。

    御座上的赵构对这等君前失仪之举无动于衷,可见他是知情默许的。

    早就料到南下会被各种为难,毕竟今日的契丹已经不是昔日的辽国,萧百发早有心理准备,故而并不急躁。

    “此话从何说起,辽国使臣好端端站在此处,阁下看不见吗?”

    “辽国五京沦丧,宗庙倾覆,且已无帝王,还能称之为国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