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章 母子  (第1/2页)
    高阔的木门拉开,放进沉沉暮色,阴森苍茫。    街坊婆娘们素日闲磕牙,吓唬小儿女的种种可怕,瞬间翻上小美娘的心头。    这是哪里?    会遇上坏人么?    被救的喜悦,又被未知的恐惧狠狠盖过。    小姑娘紧紧揪着衣襟,竭力安抚自己狂跳的小心脏,背上不觉又渗出一层细密冷汗。    啪,    火折子亮起,点起一只尺长的大红灯笼,提在小丫鬟手中。也映出门口,年逾五旬的方脸妇人,越发冷肃严厉。    美娘略定定神,翻身欲起,却头一晕,险险又摔回床上。急忙稳住身形,颤声开口。    “大,大娘好……”    那老妪颇有年纪,阅历也深,上下打量一眼,便把美娘的神态尽收眼底。    虽吓得跟只白脸小鹌鹑似的,却只是紧张,并未害怕。    “你不怕我?”    她是知道自己面相的,再说按常理,落到一个陌生环境,便是大人都很难保持镇定。怎地这小姑娘却在看到她时,好似还松了口气?    她几时有这么和蔼可亲了!    小姑娘无意识攥着被子,黑晶石般的明眸,忍不住又颤微微瞟向那丫鬟手上的灯笼。    “这,这里难道不是官府?那这屋子,岂不就——”    她方才模糊见这屋子的高大梁柱,便知不是普通民宅。若不是有一定身份,便是违制了。    老妪恍然,再看那灯笼上明晃晃的府衙二字,“你识字。”    不是疑问,是肯定。    美娘听这老妪虽语气寡淡,但想着在屋中闻到的淡淡墨香,大胆说了句,“因爹爹,爹爹是童生……故此,哥哥念书的时候,我也……也跟着胡乱读了些……”    话出,她自己却也静默了。    此时她才惊觉,就算父兄皆读过书,但教她识字,给她启蒙的,却是一个毫无关系的外人。    为何会如此呢?    老妪不知她心中所想,只走近些,又细细打量了她一回。    若说晕倒时,小姑娘象朵被暴雨淋湿的素白梨花,惹人生怜。那醒来后,眸光晶然,就含了些书卷蕴养出的清灵脱俗。    无端端让她想到宫中那副前朝大家传下的水墨梨花,幽淡隽雅。    这样好颜色,又读过书,心思灵透的女孩,只要加以雕琢,便不敢夸口能与牡丹芍药争妍,也有一份自己的韵致。    且这年纪,与殿下——    老妪心思一动,依旧平平的语气里,多了几分探究之意。    “你还记得自己家在何处,因何落水么?”    美娘抬起一双黑白水晶般纯净眼睛,诚实道,“我是湖州双河县人,家住桂花巷子。爹爹姓林,是衙门里负责抄写的书吏。那日大水忽至,爹爹未归,娘带着我与哥哥逃生……不慎落水。”    至于被至亲抛下,小姑娘黯然低头,隐而未语。    老妪略失望。    不是孤女,正经平民,再好也没了她的用武之地。    “原来是位公门里的姑娘,说来也巧,这儿便是湖州府衙,救你也算有缘。今儿晚了,你也累了。小翠,你去给这位……小林姑娘准备些粥食吧。”    她一时见猎心喜,倒忘了问小姑娘姓名。    美娘忙道,“大娘气,是我忘了说。我在家中唤作美娘,您就这么唤我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