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八章 厚颜无耻【中秋快乐】  (第1/3页)
    “儿臣见过父亲大人……”    “臣张毅拜见家上……”    “臣郁夷护粟校尉赵过,恭问家上万福!”    一入寝居,刘进就带着张越、赵过上前见礼。    “都起来吧……”刘据的酒量一直是一个问题,到现在他都还有些头疼难忍,意识模糊,勉强收束了心神,刘据就问道:“进儿来见孤,可有事?”    “回禀父亲……”刘进上前拜道:“儿臣奉皇祖父之命,受邑新丰,于是与张侍中征辟了几个官员……”    “其中,从郁夷县征辟了郁夷护粟校尉赵过……”    赵过连忙匍匐上前,再次深拜。    “嗯……”刘据点点头,郁夷县是他的食邑县,儿子从他治下征辟官吏,还知道来跟自己说一声,很不错!    于是他道:“赵校尉,尔等尽心辅佐吾儿,来日,吾将不吝重赏!”    赵过听了,赶忙拜道:“臣谨遵家上教诲,夙兴夜寐,不敢忘之!”    刘据点点头道:“那就这样吧……”    “父亲……”刘进连忙顿首:“儿臣此来,是有关郁夷县的事情,要向父亲禀报!”    “哦……”刘据听了,沉吟道:“郁夷之事,进儿应该去找家令郑全啊!”    刘据自做了这个太子后,就一直深信一个事情。    君王只需要垂拱而治,而天下必安。    所以,近年来他几乎将所有食邑县的大小事务,尽数委托给左右心腹。    特别是家令郑全等人。    他每日只需与人讨论经义,游山玩水就可以了。    诸县每年报告给他的报告,也让他深信不疑。    每岁各县,都说‘县邑皆丰,风调雨顺,民皆感念家上恩德……’。    虽然诸县每岁上缴的税赋,都在不断下降。    但那是地方官轻徭薄赋,劝民生息的缘故。    当然,他也不傻。    每年正月,都会召集各县父老和乡绅,问一问地方的情况。    正是这些父老和乡绅,让他深信了,地方的情况不是小好,而是大好!    所有人都说‘自家上选贤任能,轻徭薄赋,各乡皆风调雨顺,无有灾厄,民皆安康……’    那这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不是吗?    刘进听了,拜道:“父亲,此事非禀报父亲不可……”    “那就说说看……”刘据看着自己的儿子认真的模样,也端坐下来,认真起来。    但这一听,他的脸色就变了。    郁夷县大旱?    他怎么不知道?!    汧水水位下降到谷底?为什么没有人告诉他????    汉室为了培养和磨砺储君的能力,所构建的制度,可不仅仅只有一个。    而是三个。    第一个,就是由太子太傅组成的太子教导团。    由国家元老或者元老家族成员组成,传授太子为政、治世之道。    刘据的第一任太子太傅,就是由当年的天下名臣卜式担任。    也就是从卜式开始,刘据开始逐渐相信,这个世道已经崩坏了,要修正这个崩坏的世道,唯有用道德,依靠贤人。    如今的太子太傅石德与卜式是一脉相乘的。    虽然办事能力可能不行,但道德修养水平却是很高的。    这第二,就是储君本身的嫡系。    包括太子家令、太子洗马等东宫官僚集团,由这些人来辅佐和规劝储君。    当初,先帝为储时,其太子家令就是赫赫有名的晁错。    当今为储之时,其家令就是汲黯。    而刘据本人的根基和底蕴,远超先帝和当今。    他一出生就预定了储君之位。    卫青、霍去病两位军神保驾护航,卫霍外戚军事贵族们为了他的储位奔走相告。    无数名臣、贵族,纷纷匍匐在他脚下。    就像现在,他的太子太傅是故丞相石庆长子石德,太子家令是故大司农郑当时的嫡子,太子洗马等皆是国家列侯、九卿之子。    整个阵容,豪华的不像样。    连他父亲为储之时,都不能相比。    而除此以外,刘氏还精心为自己的储君准备了一个大礼包。    这就是太子舍人系统。    二十一位太子舍人,皆由少府卿、宗正和太常卿共同从天下州郡和长安九卿有司的机构里遴选精英中的精英出任。    如此就确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