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九章 调研(2)  (第1/3页)
    出了王富贵家,刘进的手脚都是冰冷的。    他喃喃的望着张越低声问道:“张侍中,这个世道真的还有救吗?”    王富贵方才所讲的底层百姓生活的困境,就像一根钢针深深刺入了刘进的脏腑之中,让他五脏俱焚,肝胆俱裂。    “当然有救!”张越毫不犹豫的答道:“殿下,今日之天下虽然危急,然而,人心依然在!”    “臣闻乡中长者曰:民如水,社稷如舟,水能载舟,也能覆舟!”    “今天下虽有危难之事,百姓有旦夕之急,但汉室施恩百年,民心向汉,只要殿下用心于生民之事,嘉以佐民之技,天下之危难,也可迎刃而解!”    对此,张越自然有着足够的自信。    只要政策合适,部署得当,加上他的空间金大腿。    什么问题解决不了?    连康麻子和乾隆这样的昏庸残暴之君,也能靠着地瓜,粉饰所谓的盛世。    更何况是现在?    当然,汉室如今的问题,也确实称得上积重难返了。    以前,张越对此,只有来自和史料上的印象。    他只知道,百姓生活艰苦,负担沉重。    但其实,他与刘进一般,对于百姓生活苦到什么地步,负担重到什么程度,也是全然不知的。    毕竟,原主是南陵的小地主出生。    作为陵邑县的小地主,何曾见过陵邑区外百姓的困苦和危急呢?    但如今,通过王富贵的亲口描述,张越终于知道,当世百姓生活的困苦和负担的沉重,已经到了何种地步了!    “将记录拿来我看一下……”张越扭头,对着那个一直在记录的文吏吩咐。    后者闻言,马上将自己记录的文牍,递给张越。    张越打开,检查了一遍,然后有些无力的合上文牍。    “殿下,以臣之见,未来新丰县的当务之急,就是要恢复张丞相时代的按亩课税制度!”张越对刘进低声说道:“不如此,不足以解百姓之困!”    “然!”刘进无比坚毅的点头道:“此事一定要列为当务之急,作为新丰的头等大事来做!”    他深深的看着张越,道:“卿放心!卿尽管放手去做!不管是谁,无论多大压力,孤都将为卿扛着!”    “谁敢阻扰,谁敢阻止!”他微微的将手握在剑柄上,咬着牙齿,用力的说道:“杀无赦!”    他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目光前所未有的坚定,神色从未如此严肃。    这一刻,那个温文谦恭的皇长孙消失了。    汉太宗、汉孝景的身影渐渐与他重叠。    天生烝民,为之置君以养治之!    “诺!”张越长身而拜:“臣谨受命!”    方才,王富贵向他们揭露了一个汉室基层地方现在通行的田税潜规则——不管你有多少亩地,低于一百亩的,全部按照一百亩征收!!!!!!    王富贵家只有三十亩地,每年都被征收了一百亩地的实际田税!    更可怕的是,这些基层的胥吏,还将田税额度限定了。    每亩四升!    目前现行的汉室计量工具,是张苍时期规定的升斗斛钟制度。    十升合一斗,十斗合一斛(石),十斛合一钟。    四升既为百分之四斛,与目前现行的三十税一制度倒是合拍。    但问题是——胥吏们将一百亩以下的土地,全部按照一百亩征收。    这样以王富贵家为例,他家实际承受的田税,就从三十税一涨到了十税一!    田税如此,刍稾税也是如此!    而这些多收的田税和刍稿税,最后去了哪里?    总不能说,胥吏们心忧国家社稷,不拿分毫,统统转输国库了吧?    这种事情别说张越了,刘进也不信!    事实上,用屁股想都能知道,这些多收的田税和刍稿税,最终落到了谁的口袋里?    当然是士族豪强!    汉家田亩,是有数的,都是登记在册的。    换而言之,小民多交了,豪强士族就可以少交。    豪强士族们与胥吏官僚勾结起来,将原本应该由他们承担的赋税,转嫁给了小民。    敲骨吸髓,以取其利!    说起来,在原先的汉室,田税征收和刍稾税征收都是实征实缴的。    这是张苍当年定下的规矩,在张苍规定的制度下,收税的小吏是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