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玉录_100谢宴虽简恩威并投诚有因虚实探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00谢宴虽简恩威并投诚有因虚实探 (第3/4页)

失,同时也暗示,他吴道时对日方内部的情况了如指掌。

    顾兰因仿佛被抽走了所有力气,颓然靠在椅背上,眼神空洞,喃喃道:“断了…竟然断了…”  泪水无声地从她眼角滑落,那不仅仅是为一个“信息来源”的悲伤,更透着一种计划被打乱、前路茫然的绝望。

    吴道时看着她,并未出言安慰,只是重新执起公筷,又为她布了一箸豌豆苗,语气恢复了之前的平淡:“菜要凉了,顾先生先用些吧。线断了,可以再续。人活着,就还有希望。”

    这话,似是安慰,又似是承诺,更是一种重新掌握主动权的宣告。他告诉她,你的价值,不仅仅在于那条线,更在于你本身。而你的希望,现在,攥在我的手里。

    就在这时,一阵若有若无的古琴声,隔着几重院落,悠悠传来。琴音清越,却带着一股难以化开的哀戚与孤高,正是《忆故人》的曲调。在这暮色沉沉的书房里听来,格外扣人心弦。

    顾兰因怔怔地抬起头,循着琴声望去。

    吴道时也侧耳倾听片刻,淡淡道:“是舍妹在练琴。家父在世时,最爱听她弹这首曲子。”他提及父亲,语气中多了一丝几不可察的柔和,但随即又收敛起来,看向顾兰因,“令仪心性单纯,不经世事。前番惊险,幸得先生示警,方得平安。吴某在此,再谢先生。”说着,他竟端起面前的茶杯,以茶代酒,向顾兰因微微致意。

    这是第二次郑重道谢,却比第一次更显沉重。因为这次,他明确点出了吴灼,将顾兰因的恩情,牢牢钉在了“保护吴灼”这个吴道时最核心的诉求上。

    顾兰因连忙端起茶杯,手依旧有些抖:“吴处长言重了,灼灼吉人天相…”她饮了口茶,冰冷的茶水似乎让她冷静了些许。她看着吴道时,“吴处长,线虽断了,但兰因…还未想放弃。只要处长信我,兰因愿尽绵薄之力…”

    她这是在表态,也是在寻求新的庇护。

    吴道时放下茶杯,目光深邃地看着她:“顾先生巾帼不让须眉,吴某佩服。如今北平局势波谲云诡,先生处境确也危险。若先生不弃,今后有何消息,或需吴某相助之处,可通过陈旻转达。什锦花园,或许不能保先生万全,但暂避风雨,或可为之。”

    他没有给出任何具体的承诺,只是划下了一道模糊的界限,提供了一个有限度的合作与庇护的可能。但这对于此刻惶惶如惊弓之鸟的顾兰因来说,已是一根救命的稻草。

    “多谢…吴处长。”顾兰因低声道,声音带着一丝哽咽。

    接下来的饭局,气氛微妙地缓和了些。吴道时不再尖锐提问,而是随意问了些北平风物、古籍版本之类的闲话,显露出其学识渊博的一面。顾兰因也渐渐镇定下来,小心应对。但两人都心知肚明,那平静水面下的暗流,从未停止涌动。

    饭毕,漱口茶送上。

    吴道时起身,从书案上取过一个狭长的木匣,递给顾兰因:“来而不往非礼也。这是一套新刊印的《四部丛刊》续编,顾先生是读书人,或可解闷。”

    顾兰因接过,再次道谢。

    吴道时对侍立一旁的陈旻道:“代我送顾先生。从西侧回廊走,清静些。”

    “是。顾先生,请。”陈旻上前,引着顾兰因向外走去。

    穿过几重院落,快到侧门时,经过一道月亮门,连接着通往内宅的回廊。就在此时,一阵细碎的脚步声和少女轻柔的说话声传来。

    “姐姐,你看那株白海棠,是不是快开了?”

    “嗯,再过几日便好了…”

    只见回廊尽头,吴灼穿着一身素雅的浅蓝色学生裙,臂弯里搭着一件薄外套,正与丫鬟小翠说着话,从疏影轩的方向走来。暮色为她周身镀上了一层柔和的光晕,她脸上带着淡淡的、属于少女的宁静,与这府邸的沉重格格不入,却又奇异地融合在一起。

    顾兰因的脚步不由自主地顿住了。她远远望着那个身影,目光复杂难言。有好奇,有怜悯,或许,还有一丝连她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极淡的羡慕——羡慕她在这乱世中,还能有兄长如此倾力护其周全的一片净土。

    吴灼也看到了这边的顾兰因,她讶异一顿,目光与顾兰因有一瞬的交汇,微微颔首,“顾先生。”

    陈旻在一旁低声道:“顾先生,这边请。”??他侧身引路,步伐刻意放慢了些,以适应顾兰因的步伐。

    顾兰因回过神来,收回目光,低声道:“有劳陈副官。”

    两人沉默地穿过几道月洞门,走向僻静的侧门。快到门口时,陈旻脚步微顿,声音压得极低,却比方才多了几分不易察觉的温和:“顾先生,近日天气反复,早晚寒凉,您…多保重。”这话超出了纯粹的礼节,带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